在该测试中,器件在高压下浸入水基染料中一段时间,以查看是否有任何液体会穿透任何细微裂痕、孔隙或密封不良的地方。然后将器件拆下并放置在紫外线灯下。任何液体渗透都会在染料发出的荧光下无所遁形。
环境温度的循环也造成微裂痕和密封失效。如果器件是在温暖且潮湿的气候中制造的,然后在 -40°C 的飞机货舱运输,任何内部水分都会在冰膨胀时破坏密封性。器件要经过不同的飞行或道路交通配送中心,因此在到达最终目的地之前可能要经过几个解冻/冻结周期,从而导致不良现象继续扩大。如果器件随后在非温控的仓库经历几次冬、夏季轮替,可能会出现不太剧烈但更长期的热循环应力。
假设制造商声明器件的储存温湿度范围为 -40°C 至 +85°C和50%RH,但这并不表示该器件可以在储存温度限制内经过几次温度循环还安全无虞。事实是如果为了减少离子或原子的老化过程而低温储存(图 3),那么在使用前必须非常缓慢地回温。持续的低温或高温储存会比经历几个冷热循环更为适合元件的储存。
图 3:阿伦尼乌斯公式。化学反应速率 k 与温度 T 的指数函数成正比:温度越高,反应越剧烈。A为反应常数,Ea为反应活化能,R为气体常数。这种关系适用于许多化学反应,包括大多数腐蚀、氧化和老化过程。
如果储存温度超标时会怎么样呢?安装在 PCB 上的 SMD 器件与基板本身的热膨胀或收缩率不同,因此在极端的温度下机械应力会导致焊料断裂或器件破裂。封装组件(二极管、晶体管等)通常可以承受较低的温度,因为外壳为引脚提供了机械支撑,但它们一般都有金属引线框,而铜具有高热收缩系数,因此在低于 -40°C 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失效。
在极低的温度下,最难解的问题出现在依赖离子运动或液体化学过程的器件,包括电解电容器和某些类型的陶瓷电容器,因为在低温下这些活动会被「冻结」。电解电容器在冷却过程中会迅速失去电容量;-40°C 时,与室温下时相比它们的电容量可能只剩 10%。在极低温下(大约低于 -65°C),电解液会被冻结从而造成永久性的物理损坏。